■美 竹
影片介绍:克莱芒 ·马修是一名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音乐家,他来到一所男子寄宿学校做助理教师。这所学校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多是难缠的问题少年。到任后马修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些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更令他惊奇的是学校里竟然没有音乐课。于是,性格沉静的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用音乐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长期缺乏关爱的孩子们在马修的帮助下,通过音乐得到了心灵的救赎……
很朴素的画面,近乎饱和的灰度,不施铅华;没有长镜头的卖弄,没有技巧的炫耀,有声无色地演绎着一场心灵的救赎。 “池塘之底 ”这样的学校名,表征了开端的晦暗。阴湿的天气,在院门口等待的孩童的游离无望,卸任老师脸庞的惨淡愁云,校长流溢而出的刻板严酷,学童眼眸中的桀骜难驯,深深地为已处于人生低谷的马修加上惨淡的一笔。彼时,低沉阴森的背景乐为薄雾弥漫的学校门口渲染了一种神秘气息,让人无端地多了几分揣测与紧张。 马修对待这群问题少年严厉不足,除不愿施威之外多了一份无可奈何,以致于转向自我戏谑。譬如在男生寝室内,马修聆听的第一首曲目竟是孩子们的恶作剧《亮光头,光头你完蛋了》,他又气又笑地扭过得意的创作者,纠结的不是那调笑自己的歌词内容,而是演唱者拙劣的唱功、不准的音调。孩子们那份游离于淘气之外的俏皮、稚嫩、纯真,给予了新代课教师马修久违的灵感。 于是,合唱团便不着痕迹地开办了。孩子们的唱腔,初时不带任何修饰,是喷薄而出的童真与肆意,是内心欢愉的直接外露,未经市声的玷染,洋溢着不修边幅的喜悦与光芒。有不成调的呢喃,有憋足气的嘶吼,然而马修以莫大的宽容和耐心,为每一个孩子指明声部和音域,就连总是走调的孩子,也被委以乐谱架的“重任 ”。体验被重视的愉悦感,是新老师带给孩子们的第一课。 随着演唱技术的日臻成熟,孩子们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在日渐改变:开始学会耐心地听完一节课;课后欢腾地折纸飞机;与新老师踢球,玩作一团;连平日不苟言笑的数学老师,在听到小小合唱团的精彩演出后,也不由得哼上一段轻快的小曲;昔时古板的校长,关上门后就着几架纸飞机玩得不亦乐乎。影片色调渐趋明朗,音乐悄无声息地将阳光带进每一个人的生活。 不仅是马修用音乐照亮了孩子们的生活,合唱团的开办也成就了马修——孩子们给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作为一个失意落魄的音乐人,这是第一个吟唱他作品并取得成功的合唱团。尽管马修的职业生涯诸多不顺,但对音乐的坚守让他获得精神的自足,对良知和爱的坚守则让他拯救了六十个被世俗抛弃的善良灵魂。 影片的另一条线索是皮埃尔的成长。第一眼看到这个叫皮埃尔的孩童澄澈的眼神时,马修便不太相信他的顽劣。也许是生就的不安全感让皮埃尔善于伪装,但他独自一人时站在教室讲台上的开腔仍让人惊艳不已;而在晾衣架下面对坏学生威胁时,他的执着与孤勇又令人心痛。皮埃尔始终关注着小合唱团的发展,表面上却装作无所谓,他在亮出清亮的歌喉之后又矢口否认。感谢马修的再三执着,终于将他拉上了音乐之路。他的嗓音纯净又略带忧郁,一如他本就质朴的内心。最后在给伯爵夫人的表演中,当马修的指挥棒指向他时,他用歌声的激昂、自足表达了自豪与感恩,完成了命运的转折——影片开始时提到,他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指挥家。 皮埃尔对母亲的情愫是影片的一条暗线:单亲家庭中对于母亲的依赖;因母亲不能经常来探视的小小赌气;母亲被坏学生污蔑时的激愤与维护;明明渴盼母亲的关爱却佯装冷漠的小孩心性;看到马修老师向母亲示好时的抵御心态;最后母亲逝世,不能抑制的悲伤…… “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快别停下。飞向大海,拱向高空,一个孩子在希望着你呢,率性的旅行,醉人的回旋。纯真的爱啊,循着你的轨迹飞翔。 ”最后的最后,当马修离开时,没有语言,没有泪水,只有纸飞机盘旋而下,一排小手挥动着表达不舍。歌声中满含对马修的爱戴与敬重,师生情重已无法言说。孩子们在音乐中得以放飞,马修也在音乐中获得价值。仅仅几十天的相处,他们却改变了彼此的一生。 影片中的音乐不仅塑造了人物的性格,也表达了许多用语言和画面无法描述的情感。童声合唱,唯美纯净,犹如夏夜澄明的星空,又如春日潺潺的小溪,它赋予影片灵动和喜悦,置观众于全新的世界。同时画外音的巧妙切入,延伸了画面所能供给的感觉界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回味。 影片终了,我却还久久地陷在动人的情愫里不愿抽离。那些始终回旋在耳边的感人乐章,是追寻生命本真的大爱,令我一次又一次的迷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