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每到六七月份,各种别出心裁的毕业仪式为校园生活画上精彩的句号,已成为当代校园文化的亮丽景观。从恩师前辈的殷殷嘱托,到或整活搞怪或精致温馨的合影、视频,即将踏入社会奔赴山海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为多年象牙塔生涯留下纪念。纵观2025年各大高校的毕业致辞,有深圳大学校...
近日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过3300万部,全年新增作品200万部,同比增长7%。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占网民规模的51.9%,成为最具全民性特征的文学样式。2024年主要网络文学平台营收规模约440亿元,网络文学年度新增各类改编授权数量总计约3万项。中国网络文...
浙江杭州西湖断桥边,总能遇见游人拿着课本比对景色;四川剑门关售票处前,总能听到游人背诵《蜀道难》的声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很多人的文化情结。课本里的古迹如群星璀璨,目之所及不只是纸张和铅字,而是中华文化的具象化。课本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课文和配图往往是我们接触文化、走近文化的重要途...
祷(油画) 安 琪作网络图片 一年一度的美院毕业展进入尾声。今年各大毕业展上最“出圈”的作品,莫过于四川美术学院一幅名为《祷》的油画。这幅画以现代符号解构经典圣母形象,被网友称为重庆人自己的“蒙娜丽莎”。一件艺术品的走红有诸多因素,回到作品本身,油画《祷》有其鲜明的特征。一方...
从中央美术学院的“逐光而行”到中国美术学院的“七十二变”,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科融合”到四川美术学院的“开放的六月”……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各大美术院校的毕业展如约而至,纷纷从高校走向社会,成为一个个公共文化空间,给社会各界带来视觉的美感与思想的共振。本来,毕业展只是一个正常的教学环节,用来展示...
2025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人工智能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而是伸手就能够到、拿来就可用,这对人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于少儿阅读来说,影响可以说极为深远。在巨大的思维碰撞下,孩子们还要不要阅读,读什么、怎么读,成为摆在每一个孩子和家长面前的问题。先来看要不要阅读。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类似“不用辛苦读书...
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如果要送给孩子一份礼物,你会送什么?一顿美食?一次旅行?……或者,一本书?不妨挑一本童书吧!每年,我们都有上万种童书面向市场。孩子们喜欢读什么?我们应该给他们读什么?这是少儿阅读绕不开的话题。那么,听听孩子们怎么说,看看童书从业者有什么建议。逗你笑惹你哭也让你沉...
在AI用一分钟就能总结一本书的今天,有多少人还在阅读,并以相对传统的方式阅读?这是一个严肃问题。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有媒体针对短视频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以“世界读书日,可以不读书吗”为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67.9%的受访者表示每月会读完1~2本书,65.3%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使用AI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月阅...
“穿汉服,读古籍,别有韵味”“我能在沉浸式图书馆里泡一天”“最近喜欢上了AI辅助阅读”……如今,全民阅读有了更多“打开方式”。今年4月23日是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网友们晒出自己的书单,分享AI时代的阅读新体验。主题活动精彩纷呈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连日来,各地举办精彩纷呈的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
信息爆炸的当下,高校学生的阅读场景正经历着颠覆性变革——借助AI工具,他们不仅可以快速拓展通识阅读知识面,还可以轻松完成课堂上的深度思考作业,不用翻开书页就能知晓大致内容。在学习和生活中,高校学生如何利用AI工具更好阅读?AI辅助阅读是否会导致思维依赖?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高校学生应该如何阅读?4月23日是...
又是一年毕业季。每到六七月份,各种别出心裁的毕业仪式为校园生活画上精彩的句号,已成为当代校园文化的亮丽景观。从恩师前辈的殷殷嘱托,到或整活搞怪或精致温馨的合影、视频,即将踏入社会奔赴山海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为多年象牙塔生涯留下纪念。纵观2025年各大高校的毕业致辞,有深圳大学校...
近日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过3300万部,全年新增作品200万部,同比增长7%。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占网民规模的51.9%,成为最具全民性特征的文学样式。2024年主要网络文学平台营收规模约440亿元,网络文学年度新增各类改编授权数量总计约3万项。中国网络文...
浙江杭州西湖断桥边,总能遇见游人拿着课本比对景色;四川剑门关售票处前,总能听到游人背诵《蜀道难》的声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很多人的文化情结。课本里的古迹如群星璀璨,目之所及不只是纸张和铅字,而是中华文化的具象化。课本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课文和配图往往是我们接触文化、走近文化的重要途...
祷(油画) 安 琪作网络图片 一年一度的美院毕业展进入尾声。今年各大毕业展上最“出圈”的作品,莫过于四川美术学院一幅名为《祷》的油画。这幅画以现代符号解构经典圣母形象,被网友称为重庆人自己的“蒙娜丽莎”。一件艺术品的走红有诸多因素,回到作品本身,油画《祷》有其鲜明的特征。一方...
从中央美术学院的“逐光而行”到中国美术学院的“七十二变”,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科融合”到四川美术学院的“开放的六月”……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各大美术院校的毕业展如约而至,纷纷从高校走向社会,成为一个个公共文化空间,给社会各界带来视觉的美感与思想的共振。本来,毕业展只是一个正常的教学环节,用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