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
学苑创造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管理宝典

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理论检视、现实挑战与进阶路径

时间:2024-01-17 15:31:50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数字化”这一重要理念,高校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既是教育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重要汇聚点在高校,“教育数字化”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影响广泛且意义深远。

[关键词]高等教育;数字化;理论检视;现实挑战;进阶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提出“教育数字化”这一重要理念,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重要汇聚点在高校,“教育数字化”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影响广泛且意义深远。基于此,本文围绕高等教育数字化的内涵特征及核心要素,抓住数字化“建设—应用—管理”的三个阶段,分析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现实挑战,探讨应对挑战走向未来的可行路径,为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参酌,以期助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稳步推进。

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理论检视

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业务流程,以数据信息存储、传输、表现复杂场景和对象的技术。教育数字化则是以此方式将新兴数字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从而引发变革、推动发展、创造价值。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进步。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统筹推进教育数字化和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重点要做好大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充分赋能、有效公共服务、扩大国际合作。针对高等教育,多次强调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着力发展支撑引领国家战略实施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顺应发展形势的内在要求、构建发展趋势的可靠路径、促进发展局势的必然选择。

高等教育数字化的内涵特征。学界对于教育数字化的内涵特征至今尚无定论。有学者将教育数字化解释为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对教育资源、应用、服务、治理体系、安全等方面进行理念重塑和模式革新;有学者理解教育数字化是一种数字战略,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赋能,推动教育组织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的过程转变和模式创新。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则将教育数字化转型定义为通过文化、劳动力和技术一系列深入而协调的转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转变运营模式、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的过程。

本研究认为高等教育数字化是利用数字技术改变高等教育各环节,经历全流程创新与多方面变革后赋能教育数字价值的过程。具体有以下特征:一是以培养数字化思维和理念为目标,从战略高度理解教育数字化要提升数字意识;二是以应用数字化技术和平台为抓手,建立全方面覆盖的应用环境,开辟数字新环境;三是以开展数字化创新和变革为途径,系统发展全域数字生态体系,打造数字新生态;四是以采集数字化行为和轨迹为依托,加强数字化内容和载体的深入融合,采集全过程数据分析数字画像;五是以提升数字化能力和方法为重点,培养训练教、学、管、评、测等技能表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六是以加强数字化管理和评价为保障,形成数字化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数字价值。

高等教育数字化的核心要素。基于上述背景综述和特征辨析,本研究从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应用—管理”三个演进阶段,结合数字化转换(Digitization)、数字化升级(Digitalization)、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三个主要过程,对高等教育数字化的核心要素进行归纳概括:

首先,教育数字化需要完成包含目标、模式、内容、环境等在内的全要素建设,转换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为数字化教学模式;其次,教育数字化需要完成包含课程、专业、学生、教师等在内的全业务、多角色数字化应用升级,创新价值支持新的发展;再次,要对招生、培养、毕业等教育教学全流程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经历数字化转型后提高服务推动行业发展;最后,需要考虑高等教育全领域的均衡发展,消除制约教育公平的技术、地域等因素,该过程是一个持续升级、循环迭代、不断变革的长期过程,最终实现高等教育数字化目标。

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现实挑战

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的实现是一个系统的、渐进的、综合的“建设—应用—管理”过程,既承担了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使命与任务,又影响关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创新。跨越数字化这“最后一公里”,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充分融合,在数字化建设、应用和管理上需要注意规范性、有效性和精准性。

数字化建设需要提高规范性。第一,数字化建设要重视制度建设。国家相继颁布数字化建设相关指导政策与配套制度,正是对数字化建设重要性与规范性的认识与理解。第二,数字化建设核心是能力建设。数字化建设推进过程应该以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等能力为核心,避免由于采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数字鸿沟”。第三,数字化建设重点是资源建设。一方面是对物理空间内实体资源的基础建设;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以虚拟资源和服务为代表的数字空间“新基建”如何建设、赋能、推动教育数字化进程。第四,数字化建设关键是数据建设。教育数字化需要保障数据的规范性与安全性。从数据来源来说,要保证数据收集过程透明,注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避免身份认证等问题;从数据使用来说,要建立数字监督机制,明确划定使用权限,保障教育公平;从数据分析与评估来说,提供数字价值,提升教育生产力。

数字化应用需要加强有效性。现阶段,大范围应用数字化存在的困境和挑战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教学环节延伸带来的挑战,数字化转型应用在做好课程、活动、评价等基础环节的业务重构后,必须关注各结构要素的合理分配,搭建各节点之间的影响关系网络,依托数字化应用,服务教学全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有效”;二是多维数字画像带来的挑战,要利用好教、学、管、评、测等过程产生的数据,分析形成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管理提升等多方面的数字画像,在为个人提供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赋能教育改革与教育决策,做到“数据有效”;三是学科融合交叉带来的挑战,教师借助数字化应用体系建立交叉合作发展前沿领域,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提升自我,教学内容不局限于封闭领域的专业知识,更加包容且实际,符合时代特点,支撑发展交叉学科,形成“融合有效”;四是科学循证决策带来的挑战,察势、趋势、驭势历来都是变革的动因之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动态性,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和主体变化而变化,而数字化为把握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提供了有效途径;学校的教育规划、组织政策、环境氛围等,都需要依托数字化的理论与实践,重视数字价值,支撑“决策有效”。

数字化管理需要注重精准性。具体来说,数字化管理是对教师、学生、家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服务保障人员的全员管理,是对教材、数据、网络、平台、资源、服务的全面管理,是对人文价值、心理情感、道德危机、伦理风险、法律要求的全局管理。然而直面数字化发展现实,往往容易忽视部分管理要素,从而导致管理失位、治理失效,全方位的管理才是实施高等教育数字化的长久支撑所在。厘清管理流程,精准管理不偏位。需要指出的是,数字化管理是包括教、学、评、测、管等多方面的全程管理,是包含目标、结构、内容、评价、推广等环节的全息管理,是涵盖自我管理、团队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等在内的多维管理。这些管理过程具有复杂多变和缺乏结构性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和约束教育改革发展的走向,以数字化服务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满足了高效动态、精准稳定的管理要求与发展需求。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更新发展,为精准管理开启了全新途径,但正如教育部提出的“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的工作理念,数字化管理要避免“技术论”主导数字化,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技术需要升级,管理更要提高。从长远来讲,以效率和控制为表征的管理主义应允许甚至鼓励创新改革的尝试,以此了解上下级、推动前后端提高管理融合度、满意度、参与度,保证精准管理。

实施高等教育数字化的进阶路径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学习型大国的新征程上,以数字化引领教育领域重大变革,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还应紧紧契合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逻辑。

1.加强数字化新基建,确保底层规范坚实

坚持问题驱动,保证“高可用”。教育数字化服务于“人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与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建设可用度高的教育数字化新基建,始终锚定教学主体的问题解决。强调以人为本,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管理队伍数字技能,满足包括学习倾向、能力结构、个人偏好、发展路径等个性化需求,为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坚持系统建设,保证“细粒度”。教育数字化依托于“资源”,利用数字技术系统建设教育教学资源,紧紧围绕制度、能力、资源、数据四方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深入推进新网络、新校园、新平台、新资源、新应用、新安全等教育新基建,注重“公共性、系统化、生态化”,同时避免“碎片化、工具化、过度炫技”。

坚持规范标准,保证“安全性”。教育数字化承载于“数据”,加大数字技术监察力度,强化管理数据采集、使用和储存;启用数据认证体系防护,设置数据授权审批流程,保证数据完整性;落实数据保密措施,出台数据使用管理办法,保障数据私密性;强化数字风险意识,开展韧性评估、数据偏差和防更改测试;注重算法、算力适配能力。

2.拓展数字化应用面,确保内容丰富翔实

建立资源交换内容共享机制,拓展数字应用场景。一方面,各地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工作要求,一体化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与应用。另一方面,在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地方院校结合实际制定应用管理办法、确立平台技术标准、推行交换共享制度,兼收并蓄、稳步发展的同时加强各项制度机制的执行监督,切实保障内容提效、资源共享。

推行模式创新绩效评估策略,打造数字价值高地。开展高等教育教学评估是了解应用情况、加速优化进程、保证发展方向的主要途径。创新评估需要考虑数字化转型优势,有利于最大程度发挥数字价值,以活动支持、教学效果等创新评估教学数字化,以系统应用、科研价值等评估科研数字化,以平台应用、业务支撑等评估管理数字化,以服务能力、用户体验等评估公共服务数字化,由点到面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提供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创设国际合作开放融合渠道,提高教育国际竞争力。以国际合作视角分析当前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进程,世界多个国家提供免费在线教育资源,提供了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机会。高校应坚持开放融合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公益性多边合作,分享双语课程、精品课程到国际MOOC平台;大力推进在线教育学分互认机制,吸纳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接轨国际教育数字化前沿;启动远程教育中心,设立智慧教育实验室,确定开放标准、开放路径、开放协议,制定国际合作战略计划,推出中国数字教育范式,提高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

3.提升数字化管理度,确保生态稳定强实

一是权责定位法,实施人机协同的管理策略。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最具象化的管理表现是对数字化进程中机器、平台、资源等因素的管理,这些因素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受制于人,所以首先要明确功能定位、清楚划分权责,让各部门、各条线明确管理路径。此外,要关注人员的训练、运行、提升,也要加强机器的维护、使用、迭代,避免管理缺位、空位、失位的现象出现,更不可以出现管理越位的情况。

二是结构规划法,打造合纵连横的管理生态。参考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的“三横三纵、明横暗纵”的格局,高校需要加强结构规划,采用合纵连横的方式打造教育数字化管理新生态。合纵指的是做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处理一门课程、办理一项业务、解决一个问题所经历的过程先后管理,连横则指的是对同一内容、相似场景的复制、扩展,也包含对复杂问题的拆解,以模块化管理充分发挥数字化价值,提高管理效率。

三是咨询参与法,营造多方评估的管理环境。管理内部构建有效机制的同时,还要考虑从外部对整体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评估分析,如:咨询教育技术、教育管理行业权威专家,邀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评估,聘任专家学者参与政策商定。

四是实践试点法,提供长效创新的管理渠道。教育数字化是长期工程,要想保持持续推进,一定要打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改革创新体系机制,先试点、后推广,有预案、有备案。建设具有院校特色的实践实训基地,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服务体系具有公共基础设施特性,需要充分考虑数字技术的独特优势和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以实践试点分析检验教育数字化利好,吸引政府、服务商、教育用户等各界力量共商、共建、共享,才能长效创新、不断发展,构建可持续的、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数字化体系。

[本文为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公安法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1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许韬 李宇航 代东旭作者;单位:浙江警察学院,许韬为副院长】


------分隔线----------------------------